編者按:搜狐「奇妙工廠溯源之旅」是由搜狐汽車、搜狐財經與搜狐科技聯合策劃的工廠探訪紀實欄目,將目光聚焦中國制造業與實體經濟,走進汽車、科技、消費品等全領域生產制造一線。從工廠視角溯源一件商品、一個行業的發展脈絡。
本期,美的空調與長安汽車將“生產線”搬到了「奇妙工廠」錄制現場,首次對各自領域的核心技術、最新產品跨界展示與交流,共探智能制造的藝術。
家與車,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兩個空間。隨著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車的發展,消費者對這兩個空間的需求有了許多相似之處。
美的在1985年進入空調領域;長安汽車同樣是在1980年代正式涉足汽車行業。兩家企業在各自賽道上歷經四十年積累,如今均已成為國民品牌的代表。與此同時,也都面臨著持續轉向智能、節能、環保、低碳的大課題。
3月18日,美的家用空調智能產品負責人翟浩良與長安啟源數智AI電驅項目總監楊志斌做客《搜狐奇妙工廠溯源之旅》,以技術大咖的視角,解讀一臺空調、一輛汽車背后的制造秘密。
一、 美的酷省電空調:不以犧牲溫度和舒適性做到最優節能模式
導讀:近兩年,中國家電企業普遍收獲了歷史最好業績。在存量與增量并存的市場,美的做對了什么?
美的集團官方曾說,效率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核心仍是做好產品、做好差異化。何為好產品,何為差異化?以“空調節能”這個最基礎也最重要的需求為例,我們會發現,美的產品、技術迭代的背后,是對用戶需求的重視。
主持人:2024年,空調與汽車行業各自面臨什么樣的挑戰?美的空調、長安汽車分別有哪些計劃?
翟浩良:美的空調一直專注于改善人們對生活環境和空氣質量,近些年也推出了很多好的產品,獲得市場很好的反響,比如兒童空調、無風感、空氣機等產品。今年繼續在智能、節能兩個領域研究,包括今天介紹的新一代的酷省電空調柜機產品,就在這3月份上市。
楊志斌:2024年,我們給自己立下280萬輛的銷售目標,新能源和海外市場,將會成為我們重要的增長。
2023年,我們已經構建起了由阿維塔、深藍汽車、長安啟源組成三大新能源品牌陣營,按計劃2024年我們將會上市多款全新新能源汽車產品,特別是2023年推出的啟源序列,將會在2024年起肩負起愈發重要的角色,成為長安汽車領跑數智賽道的排頭兵。
在產品陣容方面,啟源將形成A系列、Q系列、E0系列等經典產品組合,這當中就包括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形汽車E07,這款產品是長安汽車踐行“軟件定義汽車”理念的重要落地,將全面滿足軟硬件各種自定義方案,也真正意義上將汽車和新汽車區分為兩個時代的物種。
說到新能源技術,通過多年的深耕,我們已經掌握了400余項“三電”相關的核心技術,諸如我們今天介紹的數智AI電驅、以及長安原力超集電驅、“金鐘罩”電池品牌、iBC電池管家等,不僅如此,去年我們還與寧德時代、贛鋒鋰業、蔚來等企業的達成了戰略合作,2024年也會陸續讓大家看到合作成果。
主持人:空調一直都是大家公認的用電大戶。常規空調一般一小時需要幾度電?美的新一代節能空調能做到什么水平?
翟浩良:根據我們的調研顯示,柜機空調在制冷季節平均的使用時長為4小時/天,常規變頻空調每4小時預計耗電2.5-3度左右,定頻空調耗電量則更高。我們經常說:“電費刺客”,特別是家里客廳的柜機,會隨著室內外的溫度高低,而加大能耗來維持室內溫度,從而電量耗費更大。像夏天,一個月千八百的電費真的不少。
我們這款酷省電基于全新大風量平臺,采用全新一代的iECO節能控制算法以及超高效制冷系統,4小時的耗電量不超過1.6度電,1塊錢就可以滿足一天在客廳的使用需求。
主持人:與市面上其他節能產品相比,美的的節能模式有哪些獨特之處?
翟浩良:與市面上其他節能產品不同,我們設計新一代的iECO節能算法會兼顧舒適性,絕不以犧牲溫度和舒適性做節能。
以該款柜機(美的酷省電空調)為例,我們有超過500萬的柜機空調產品使用數據,這些用戶習慣和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新算法和節能控制策略。
我們打破了原有變頻空調基于智能PID的控制理論,在傳統單向基于環境與目標差距控制的基礎上,增加了反向修整機制,使得空調實現更好的節能和舒適效果。實現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環境,以及不同溫度下的場景節能。
楊志斌:剛才聽了翟博士的介紹,感覺美的酷省電空調就像我們做智能駕駛汽車一樣,也要充分運用AI數字技術,建立大的模型,還要運用大數據。不光要(使車輛)安全抵達目的地,還要讓用戶感覺到平穩、舒適、智能。
翟浩良:我們研發之初也是希望空調既能夠滿足用戶舒適的需求,也能用得更省電、更舒心。
主持人:美的酷省電空調除了iECO節能之外,相較于老款還有哪些提升?
翟浩良:我們來做個新老款產品對比。
首先是性能的優化,除了配置高性能壓縮機外,我們還設計了:
一、全新二代液冷+風冷散熱碳晶變頻主板,線性控制運行,-35℃-65℃,可橫跨100度可靠穩定運行不宕機。
二、結合空氣動力學研究,創新性的運用“L”型低風損高熱流密度蒸發器,耦合貫流風速場特性,相比于傳統的V型設計,看起來只是調整了細小的弧度,但是可以更有效的降低風阻,大幅改善換熱均勻性。
除此之外,為了配置高性能和高能效,我們還對風道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
三、基于新的蒸發器布局,新開行業最大直徑126mm高效前緣薄翼貫流風輪,設計最速降線大出風口高效風道,相比于一代108mm提升了將近20%。
四、新型進風板采用超寬弧面的進風口設計,進風面積提升了37.5%。
通過這些系統和部件的改進,我們除了節能外,還可以實現1550方的澎湃出風量,60度高溫制冷不懼炎夏,在再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正常使用。
這些升級,放在整個行業來說,是可以對標到1w左右的柜機了,性價比我們是做到相當有誠意的。
二、“油電同價”背后的技術邏輯
導讀:對于中國品牌而言,家電、手機走過的路,可能汽車也要走一遍。
如同十多年前中國家電領域的大規模價格戰、跑馬圈地一樣,如今,中國汽車行業也深陷價格戰與淘汰賽。不同的是,產業變革賦予了汽車行業新的機遇與挑戰。做難而正確的事,才能“活下來”。這背后,是企業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和判斷。
主持人:和空調一樣,車企在節能領域同樣競爭激烈。2024年,汽車行業價格戰激烈打槍,較之去年更猛烈。從去年的“油電同價”到今年,長安啟源也喊出了“電比油低”的口號。啟源是如何做到油電同價甚至是電比油低的?
楊志斌:確實,今年汽車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燃油車節能技術已經很難有大的節能進步,需要花費很大投資取得一點點進步。所以大家都換賽道,寄希望新能源汽車。這么多企業轉到新能源賽道,肯定是擁擠的,不可避免產生內卷,而且是相當慘烈,可以說影響了汽車企業的生存問題。
長安為什么能夠有底氣參與到競爭中?這與長安一直堅持的平臺化、模塊化戰略是分不開的。長安啟源插混搭載的數智電驅,采取的平臺化和量化策略,可實現油電混動、插混、增程,覆蓋緊湊級轎車到中型SUV全譜系汽車產品。我們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主持人:長安啟源號稱比核心競品的能耗節省10%,是如何做到的?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題?
楊志斌:是的。新能源轉型賽道有的OEM做得不錯,長安啟源品牌必只有做得更好,必須做出差異化,拿出更有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才能在市場激烈競爭擁有一席之地。首先混合動力總成有6大核心技術:
一、數智雙電機AI電驅高度集成:我們把很多部件集成在一起,實現了小型化、輕量化和高效化。相比核心競品輕30kg,體積也比核心競品小23%;傳遞效率提高了1.1%;
二、攻克了最難的10層Hairpin扁線油冷電機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在混動界全球首發,最高效率97.8%。一般業內是96%-97%,我們做多了0.8個點,要提升這0.8個點,需要花很大精力。
三、智能控制技術:長安啟源摒棄傳統混動的點控或線控經濟工況,采用A-ECMS智慧能耗尋優算法;傳統的EV、HEV等驅動模式之外,全球獨創的iEM智慧駕駛管理模式。實現全場景智慧省。
四、高效藍鯨混動發動機技術:發動機高效區覆蓋整車90%以上的工況。
五、新一代電池技術:采用優秀供應商合作開發金鐘罩電池包、強調高效率、高安全性(熱失控、防撞、防水)。
六、優秀機車匹配技術:集PCU(動力系統控制器)、ECU(發動機控制器)、DPEU(雙電機控制器)、IBCU(制動能量回收系統)、BMS(電池管理)、TMS(熱管理)、BDC(整車控制器)等七大控制器智慧聯動,集車端、云端、用戶端數據應用為一體。
主持人:在用戶傳統認知中,動力強與能耗低似乎很難兼顧。長安是怎么取舍的?
楊志斌:是的,傳統動力確實是這樣,而混動確可以突破。長安啟源靠高效的動力硬件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實現了動力強與低能耗的兼得。
長安的AI數智電機因為是串并聯,它的動力可以做到330Nm,驅動電機、發動機、發電機三動力同驅。我們不光有EV、HEV,我們還有iEM,叫智能駕駛控制系統。
啟源E07上市后,80%-90%的用戶都愿意用iEM模式,用軟件自動去判斷。比如,低速時候它就用電,不僅經濟性能墻,動力也強勁;中高速就以油為主,以電為輔。
三、真正的智能:是否解決用戶實際問題
導讀:對比空調、汽車兩個垂直行業,不難發現,兩者都在朝向節能化與智能化轉型。在產業與技術大變革的時代,最為企業最核心的研發部門,要如何選方向、做判斷?
主持人:無論是美的的iECO技術,還是長安啟源的數智電驅技術,其實都涉及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智能。你們認為“智能”在家居、汽車領域的標準是什么?
楊志斌:智能汽車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各個OEM和專業機構,通過自己的構想在某些領域取得進步和成功,并局部進行了展現和應用。比如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無人駕駛、自動泊車等,并不完美,也產生了一些詬病。
真正的智能化就是讓用戶放心、安全、舒適,讓用戶真正感受到智能汽車是有溫度的、有感情的、貼近用戶的。
翟浩良:汽車智能化是解決用戶實際體驗方面的問題,空調也一樣。我認為用智能的技術和方法來解決用戶在使用空調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就應該算智能,而且這也是智能的唯一評價標準,是否解決了用戶的實際問題。
以美的iECO技術為例,我們需要考慮到,空調本身的制冷舒適性和省電的平衡。關于這個平衡,我們做了超過4000次測試,去調整每個控制參數和邏輯,模擬分析用戶的使用行為,最終才能達到“4小時一度電”這樣一個效果。
主持人:翟博士當初是不是正是因為美的要做智能化轉型,所以才加入了美的?
翟浩良:是的,我2012年博士畢業。剛好那時候物聯網在國內剛剛興起,由于個人的興趣以及所學的專業,我開始接觸和了解物聯網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在這期間,剛好了解到美的正在準備做家電智能化。應該說是懷揣著一個家電物聯網和智能化開拓者的夢來到了美的,進入了家用空調事業部。
那時美的還不像今天又這么深的知名度,有很多朋友和同學也在問我為什么不選擇一個互聯網公司?赡苣菚r我還是有一個工科夢吧,也希望未來自己做的產品能真正走入千家萬戶,應該是一次美好的雙向選擇。
主持人:現在,您覺得這一天到來了嗎?目前美的的智能化轉型是否達到了當初自己的期許?
翟浩良:應該說目標在逐步實現吧。
最開始我們做的產品的聯網,用RF射頻技術,還要加裝控制盒,后面做WiFi一直到多種無線通信技術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如NBIOT和CAT1等。后面又做傳感器,包括以前行業內首次推出了兒童空調,解決兒童在睡覺的蓋被檢測問題,后面又開始研究圖形和語音在空調上的應用以及AI算法與空調控制系統的結合。
iECO正是我們整個團隊在AI算法與空調變頻控制算法結合的一個研究成果。以前許下的目標在美的大平臺下逐步在實現,但是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主持人:兩位所處的智能產品研發領域,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自己就是先行者、探索者。兩位要帶著團隊一起摸索適合自己的技術方案。在這條路上,一定都很多曲折、埋怨甚至是質疑。有遇到過什么最困難的事情嗎?如何做預判、做決策?
翟浩良:毫不客氣地說,中國家電品牌已經走到全球領先的地位。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怎么去突破,其實沒有前人給我們指路,這就要靠我們自己挖掘用戶真正的需求和場景是什么。
最難的是堅持,對于方向的堅持和對于目標的堅持。我們現在看到的可能是一個產品一次宣傳,但是產品背后是一個個部件,每個部件的設計驗證都需要很多同事的一個個日夜,一個個方案,一次次實驗,甚至一次次的自我否定。技術研究和實驗經常會限于瓶頸,以前看到一個挖水井的漫畫,我們也會經常反思,是我們選擇的這個地方沒水,還是因為挖的不夠深。
我們經常要克服心理狀態的波動,并不只是技術方案上的波動。
楊志斌:感同身受。目前對我們來說,只要方向正確了,努力就行了。 |